梅庚年,以他对异国人民的爱,以他的高尚医德、精湛医术,受到埃塞俄比亚及广大非洲人民的崇高敬仰。这位长期工作在安阳又从安阳走出去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,永远值得我们纪念。
梅庚年(1924~1975),出生在河北省易县五道河村一个满族贫苦农民家里。母亲在生下他不久便去世了,父亲为谋生活命,远走他乡。他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,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。1938年2月,14岁的梅庚年投向革命队伍的怀抱。1939年2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不久,他被分配到白求恩所在的晋察冀边区医疗队任卫生员,后又任护士长、助理军医。白求恩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超的医疗技术,使他十分钦佩。他以白求恩为楷模,不断地激励自己。1945年6月,梅庚年进入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医科学校学习。1946年9月结业后,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医院的主治军医。
1949年,梅庚年转业来到安阳专区人民医院,担任院长兼党委书记。多年来,由于他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研究颇有建树,于1958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委员会委员。1962年,梅庚年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群英会,他所领导的安阳专区人民医院,也被命名为先进单位。
1974年3月,中国政府派遣医疗队赴非洲埃塞俄比亚王国执行医疗援外任务,梅庚年担任中国医疗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。3月29日,他率领这支13人组成的医疗队,满载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,踏上了埃塞俄比亚王国的土地。中国医疗队被分配到咖法省季马市。
初到季马,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,医疗队决定先用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为患者医病,但当地的人们却对这从没见过的小小银针投以怀疑的目光。为了解除人们的疑虑,梅庚年和医疗队的同志们一方面给病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,一方面在自己身上扎针给他们看。头昏目眩的患者经过针刺,病症消失;腰部扭伤的病人经过针疗,痛苦解除了……神奇的银针终于吸引了异国的病患者。咖法省副省长把自己患坐骨神经痛的父亲送到了季马医院,几个疗程之后,这种顽固性的疾病被中国医生降伏了。老人感激万分,专程到首都亚的斯亚贝巴,通过电台宣传中国针灸疗法的好处。自此,来季马的就医者络绎不绝,用一位埃方高级官员的话说:“季马成了朝圣的地方。”
中国医疗队到季马不久,季马医院的医务人员就领着梅庚年和助手去病房看一位病人,患者是个年轻妇女,面容憔悴,肚腹肿大,躺在床上痛苦地喘气,绝望地呻吟。病魔已经折磨她整整3年了,虽多次住院,但都未能解除她的病痛。梅庚年仔细检查过病人,又同有关人员多次会诊,反复修改手术方案,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患者重达26公斤的卵巢囊肿。当这位绝处逢生的妇女身体轻快地出院时,她紧紧握住中国医生的手,眼含热泪,指指中国医生,又指指天,然后跪在地上,吻着中国医生的脚,激动地说道:“柴那嘟噜诺(中国好)!”
一天,医院来了一位患巨大甲状腺肿瘤的妇女,过去她多次来院就诊,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。听说中国医生治病的传闻,她满怀希望来院治疗。手术那天,天刚蒙蒙亮,梅庚年就叫同志们做好手术前的准备。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,他对照了患者与自己的血型,随时准备把热血献给非洲姊妹。在他的影响下,医疗队其他同志也都争先验了血。梅庚年亲自上手术台,经过中埃两国医生的密切配合,3公斤重的巨大甲状腺肿瘤成功地切除了下来。可是,当晚病人突然出现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的危险病变。在术后苏醒室里,中埃医务人员迅速将病人气管切开……患者虽然安静下来了,但梅庚年仍不放心,亲自值班守护病人。十多天后,病人又突然出现昏迷、呼吸微弱、心音不规则的严重症状,罕见的反常现象使医生们不知所措。紧急会诊后,病人被确诊为严重缺钙而引起的抽筋之后的症候。患者的血管已经干瘪,不能输液。梅庚年根据过去的临床经验,决定从病人的股动脉一点一点地推进药物,果然,患者苏醒了……就这样,他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,突破了术后的重重难关,终于使患者康复出院了。1975年4月27日,《今日埃塞俄比亚》报道了这条消息,并刊登了患者手术前后的两幅照片。
有一次,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转来一位患脊髓炎的截瘫病人,患者曾在由苏联主办的巴尔查红十字会医院住院治疗,由于长期治疗无效,才带着绝望的心情来这里碰运气的。像这样的病患者,该不该接受?梅庚年十分清楚,一个缠手的病人,往往会导致一位名医声誉扫地。然而,作为一个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生,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也应当满腔热情地去解除患者的痛苦。梅庚年和大家一起研究,决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。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和药物综合治疗,患者的下肢奇迹般地恢复了功能。出院后,患者以各种姿态走路,表演给人们看,盛赞中国医生妙手回春的医术。
1974年11月,梅庚年曾在咖法省一些农村进行过考察,发现农村普遍存在着缺医少药的现象。根据两国协议,他主动提出中国医疗队下乡巡回医疗的建议。1975年6月24日,中国医疗队开始下乡巡回医疗。医疗队每到一地,都被从来没有见过医生的贫苦农民围得水泄不通。当一些病患者从医疗队那里接过免费的药品时,都高兴得流出了热泪,激动地说:“中国好!”乡村的条件是艰苦的,有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,就索性在大树下摆开摊子,为患者治疗。
梅庚年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,巡回医疗每天要诊治几百个病人,工作量很大,但他从不考虑自己。在季马以东90公里的索戈罗巡回医疗时,一天看病人313名,还为5个病患者做了7项手术。当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时,他血压升高,头晕难支。同志们多次劝他不要下乡了,他却说:“不行啊!病人需要我们。”
一次,中国医疗队的汽车刚停在季马以东50多公里的阿森达波,就有人找来,说有一位产妇生命垂危。当时妇产科医生不在,怎么办?梅庚年断然地说:“救人要紧!”便和其他同志飞步跑过200米的山坡地,来到产妇家中。产妇因失血过多,已处于昏迷状态。经检查,确诊为胎盘滞留。屋子又矮又小,梅庚年半弯着腰,艰难地为产妇取出了胎盘,使这位妇女得救了。被汗水浸透了衣服的梅庚年,却累得连站也站不住了。
8月1日,医疗队在季马北面75公里的盖纳特县巡回医疗。这天虽然下着雨,但梅庚年和医疗队的其他同志还是看了230个病人,做手术4例。晚上回到季马,从亚的斯亚贝巴回来的同志向梅庚年传达了使馆党委的指示:由于埃塞俄比亚政府向各国发出请求派遣医疗队赴埃救灾的呼吁,我国政府决定再派一支由7人组成的医疗队。在这支医疗队未到达之前,先从原医疗队抽调人员。次日,梅庚年乘车到亚的斯亚贝巴中国使馆,向使馆党委汇报救灾医疗队的组成人员。杨守正大使听说他要亲自去灾区,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,劝他留在季马。经梅庚年一再请求,杨守正只好说:“你这次先去考察一下吧,我劝你下次不要再去了。”
8月9日,梅庚年率领救灾医疗队前往加木戈法省,当他见到省长后,第一句话就是:“请您告诉我们,这里灾情最重的地方在哪里?我们要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!”8月11日考察结束后,梅庚年乘车返回亚的斯亚贝巴。11时23分,当疾驶的汽车经过绍阿省沙沙马纳镇时,突然发生了意外的车祸,梅庚年不幸以身殉职,终年52岁。
噩耗传到季马医院,人们无不悲痛万分。一些接受过梅庚年治疗的病人,要求去首都和梅大夫见最后一面。埃塞俄比亚的电台、电视台和报纸都沉痛地报道了这一不幸消息。8月16日,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政大厅,埃塞俄比亚政府为梅庚年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。当地人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护送他的灵柩,很多人失声恸哭。中国驻埃大使在悼词中说:“……梅庚年大夫和我们永别了,但他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埃塞俄比亚人民服务的精神,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……”
1975年12月23日,梅庚年安葬仪式在季马举行。埃塞俄比亚人民为了纪念他,在他的墓前分别用中文、英文、阿姆哈拉文树立了3块大理石墓碑。今天,在安阳市烈士陵园纪念堂,安放着一方仅存有梅庚年一缕华发的骨灰盒,而他的英魂却永恒地留在了非洲大地上。
参考书目:
《安阳市志》,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8年版。
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
中国方志网
河南党史方志网
热门网站
返回顶部
微信公众号